李白五古《古风其二(蟾蜍薄太清)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或作于天宝二年至三载(743-744),时李白为翰林供奉。
古风其二(蟾蜍薄太清)(李白)
蟾蜍薄太清,蚀此瑶台月。圆光亏中天,金魄遂沦没。
螮蝀入紫微,大明夷朝晖。浮云隔两曜,万象昏阴霏。
萧萧长门宫,昔是今已非。桂蠹花不实,天霜下严威。
沉叹终永夕,感我涕沾衣。
【注释】蟾蜍:月亮的代称。《淮南子-精神》:“日中有踆乌,而月中有蟾蜍。”《后汉书-天文志上》:“言其时星辰之变。”刘昭注引张衡《灵宪》:“姮娥遂托身于月,是为蟾蜍。”后用为月亮的代称。《八月十五夜月》(杜甫):“刁斗皆催晓,蟾蜍且自倾。”
薄:晦暗。《史记-天官书》:“日月薄蚀。”裴骃集解:“孟康曰:'日月无光曰薄。’太清:天空。《九叹-远游》(汉-刘向):“譬若王侨之乘云兮,载赤霄而凌太清。”《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》(唐-高适):“七级凌太清,千崖列苍翠。”
瑶台:仙人居处。《清平调》(李白):“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”
中天:当空。《边戍》(梁-萧衍):“秋月出中天,远近无偏异。”《后出塞》(杜甫):“中天悬明月,令严夜寂寥。”
金魄:指满月。《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》(唐-沈佺期):“玉流含吹动,金魄度云來。”
螮蝀(dì-dōng):也省作“蝀”,指虹。(连绵词。)《螮蝀》(诗经):“螮蝀在东,莫之敢指。”毛传:“螮蝀,虹也。”《江城秋霁》(唐-戎昱):“远天螮蝀收残雨,映水鸬鹚近夕阳。”
紫微:紫微垣;指帝王宫殿。《晋书-天文志上》:“紫宫垣十五星,其西蕃七,东蕃八,在北斗北。一曰紫微,大帝之座也,天子之常居也。”《宫中行乐词》(李白):“小小生金屋,盈盈在紫微。”
大明:指日或月。《日出东南隅行》(梁-萧子显):“大明上迢迢,阳城射凌霄。”夷:消灭;封闭。
两曜:指日与月。《为齐宣德皇后重敦劝梁王令》(梁-任昉):“四时等契,两曜齐明。”《旧唐书-张廷珪》:“则和气上通于天,虽五星连珠,两曜合璧,未足多也。”
长门宫:汉武帝的陈皇后被废后所居之地。【《三辅黄图》卷3:“长门宫,离宫,在长安城。孝武陈皇后得幸,颇妒,居长门宫。……长门宫遗址,在故长安城东。”《汉书-外戚传-孝武陈皇后》:“孝武陈皇后,长公主嫖女也。……初,武帝得立为太子,长主有力,取主女为妃。及帝即位,立为皇后,擅宠骄贵,十余年而无子。闻卫子夫得幸,几死者数焉。上愈怒。……使有司赐皇后策曰:'皇后失序,惑于巫祝,不可以承天命。其上玺绶,罢退,居长门宫。”《长门赋》(汉-司马相如):“陈皇后时得幸,颇妒。别在长门宫,愁闷悲思。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,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,因于解悲愁之辞。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,陈皇后复得亲幸。”
桂蠹:寄生于桂的一种虫;喻只知食禄的官吏。《南越木槿赋》(陈-江总):“井上桃虫难可杂,庭中桂蠹岂见怜。”《宋书-桂阳王休范传》:“桂蠹必除,人邪必翦,枉突徙薪,何劳多力。”
花不实:《旧唐书-后妃上》:“开元十二年秋七月己卯,下制曰:'皇后王氏,天命不祐,华而不实。造起狱讼,朋扇朝廷,见无将之心,有可讳之恶。焉得敬承宗庙,母仪天下?可废为庶人,别院安置。’……其年十月,庶人卒,以一品礼葬于无相寺。”
【诗意串述】此诗首四句写月蚀。蟾蜍侵蚀瑶台月,天空因此昏暗。当空圆月渐亏损,满月渐渐沦没。【按天文学,月蚀每年发生次数为零至四次,一般为二至三次,且均发生在满月前后。】接着四句写其它天象。霓虹进入紫微宫,明亮的圆月失去光辉。浮云隔开太阳和月亮,万象昏沉淫雨霏霏。(一是虹入紫微;一是云隔两曜。)“萧萧”四句为观天象所想。凄清冷落的长门宫,汉朝陈皇后时确实如此,如今王皇后时已全非。(陈皇后居长门宫还曾“复得亲幸”,王皇后居“别院”,同年卒。)两位皇后都因“桂蠹花不实”(没生子),遭遇天公下霜皇上发威。【看到眼前月蚀,李白想到开元十二年的月蚀,想到王皇后被废。(《旧唐书-玄宗纪》开元十二年:“秋七月壬申,月蚀既。己卯,废皇后王氏为庶人。”)由王皇后被废又想到汉朝陈皇后被废。两位皇后都因无子被废。或由“虹入紫微”,李白想到王皇后的竞争对手武惠妃,或也想到陈皇后的竞争对手卫子夫。由“云隔两曜”,李白想到的是陈皇后与汉武帝的相隔,王皇后与唐玄宗的分离。)末二句感叹。看到这些天象想到这些故事,俺通宵不眠深深叹息泪水沾衣。(李白只是为王皇后叹息吗?事情都已遥远,即便叹息也不至于涕泪沾衣。李白或是虚写皇后之见弃,实写士之见弃。王皇后因无子而废,也因谗言而废,俺会不会因没有功业而遭谗言被弃呢?此时李白与别的翰林供奉不同,别人都兼有实职,只有李白是专职的翰林供奉。)
【参考文献】谷维佳《李白《古风》其二《蟾蜍薄太清》系年新解》《古典文学知识》2020(04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全民配资股票平台,惠融配资,股票配资怎么操作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